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chenxm@lzu.edu.cn
研究方向: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1985年9月—1989年6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6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6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6月—1995年1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现代物理系工作,任助教;
1995年1月—1999年4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现代物理系工作,任讲师,担任原子核研究室主任;
1999年6月—2002年12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原子核研究室主任;
2002年12月—2006年6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学院副院长;
2006年6月—2013年6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学院院长。
2013年6月—2017年7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研究生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常务副院长。
2017年7月—2021年4月,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研究生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执行院长。
2021年4月—现在,在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学院院长。
2023年4月—现在,任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党委常委、副校长。
课题组主要学术贡献:
(1)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研究:
① 2014年,我们将已建立的原子多重电离理论扩展到小分子体系,研究了快速极高电荷离子入射H2O和CO多重电离绝对截面、解离碎片质量电荷分布,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45, 357 (2014)。
② 2013年,我们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在布拉格峰能区与惰性原子碰撞多电离的理论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page 1 of 5 (2013)。
③ 2012年,我们对多电子原子在几十到几百keV/u的有序电离用过垒模型进行了描述。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hinese Physics B, Vol.21, No. 3. 033401 (2012)。
④ 2011年,我们理论研究了在强相互作用区氦原子双单电离比的极高电荷态效应。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83, 022710-1 (2011)。
⑤ 2009年,我们开展了200-500keV/amu Cq+ 和 Oq+(q=1-3) 离子与氦原子碰撞双电离实验与理论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80, 052701 (2009)。
⑥ 2008年,我们发展了经典过垒模型处理原子多电离过程和电子损失过程,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78, 042701 (2008),Physical Review A 77, 042711 (2008)和Physical Review A 75, 012701, (2007)。
(2)微孔膜中离子束输运:
① 2012年,我们实验发现了高电荷态离子穿越菱形和矩形的微孔后离子束斑被分别成型为矩形和菱形,我们也构筑了一个理论来模拟实验结果,这些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8, 193202 (2012)和Physical Review A 86, 022901 (2012)。
② 2012年,我们研究了10keV O-负离子掠射绝缘体Al2O3纳米孔膜导向动态效应,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85, 064901 (2012)。
③ 2010年,我们构造了一个模型理论来解释高电荷态离子穿越微孔膜的电荷沉积的动力学过程,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82, 052901 (2010)
④ 2009年,我们采用位置灵敏探测技术研究了keV的O-、Cl-和Cu-离子束掠射绝缘体Al2O3纳米孔膜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79, 052902 (2009)。
⑤ 2009年,我们研究了150 keVO6+离子掠射绝缘体Al2O3纳米孔膜的导向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hinese Physics B, Vol.18, No.5, 1955 (2009)和Chinese Physics B, Vol.18, No.7, 2739 (2009)。
⑥ 2008年,我们通过测量7-keV Ne7+穿越SiO2纳米微孔膜后的角分布的时间演化来研究了微孔膜内部的电荷沉积模式,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1 223202 (2008)
⑦ 2008年,我们研究了60 keV O3+、O6+离子掠射绝缘体Al2O3纳米孔膜的导向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hin Phys. Lett, Vol.25, No.12, 4348 (2008)和Chin Phys. Lett, Vol.25, No.12, 4255 (2008)。
(3)离子束与表面散射:
① 2013年,我们利用位置灵敏探测技术,开展了低能负离子束与超高真空靶室的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发生大角度散射,研究了负离子解离概率与入射能和入射角的依赖关系。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88, 044901 (2013)。
② 2012年,我们把“电子隧穿”概念应用到负离子在绝缘体表面解离问题上,成功地解决了中性原子掠射绝缘体表面的负离子份额与入射能的依赖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85, 014901 (2012)。
③ 2011年,我们采用位置灵敏探测技术开展了keV的O-、Cl-和Cu-离子束掠射绝缘体Al2O3纳米孔膜表面的电荷交换实验研究。在弱流强情况下,绝缘体的电荷积累效应可以忽略。随着入射角和动能的变化,我们测量了中性化概率,负离子和正离子化概率。完整的实验结果已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84, 032901 (2011) ,Journal of Physics B 44, 045203 (2011) 和Nucl. Instrum. Methods Phys. Res.B, 286, 351 (2012)。
④ 2011年,我们采用飞行时间技术,在低能Li+离子与Au(110)、Pd(100)和Ag/Au(111)表面大角度散射实验中,研究了Li中性化概率与入射能和出射角的关系,相关结果已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84, 052901 (2011)。
⑤ 2010年,我们采用飞行时间和位置灵敏技术完成了低能负离子与金表面散射能量损失和电荷交换测量,相关结果已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83, 032901 (2011)和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22, 345005 (2010)。
(4)离子束辐照表面产生微纳结构:
① 2013年,我们开展了几百keV到几个MeV能量的锂、碳和氧离子辐照云母表面形成纳米小丘的实验,研究入射离子能损与纳米小丘高度的关系。相关文章已经发表在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 307, 221 (2013)。
学术兼职:
曾为教育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协作组成员、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长、甘肃核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航天集团510所兼职研究员、青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甘肃省核应急专家、甘肃省反恐专家、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学术委员会委员、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核技术》杂志编委、《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学报》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特约评审。
现为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长、甘肃核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航天集团510所兼职研究员、甘肃省核应急专家、甘肃省反恐专家、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用户委员会委员、《核技术》编委、《原子能科学技术》编委、《原子核物理评论》编委、《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学报》编委。
主讲课程:《原子物理学》、《热力学统计物理》
主要获奖:
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名师、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首届教书育人奖、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首届教学新秀特等奖、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首届“感动兰大,回报师恩,我最喜爱的十佳教师”、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师德标兵、甘肃省师德标兵、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甘肃省领军人才、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教学成果一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甘肃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威尼斯wns8885556中国隆基教学名师奖。
主要科研成果:
(1)主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负离子碰撞中多重电离过程的研究,批准号:19704006,经费:10万元,起止年月:1997年1月—1999年12月,已结题
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电子与负离子相互作用研究,经费:12万元,起止年月:1998年1月—2000年12月,已结题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空间电子束流强度精确测定,经费:16.4万元,起止年月:2002年1月—2003年12月,已结题
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表面想化作用研究,批准号:2004CC00900,经费:90万元,起止年月:2004年1月—2006年12月,已结题
甘肃省核安全局项目:放射性污染普查与分析,经费80万元,起止年月:2008-2009,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能高电荷态离子在微孔膜中输运过程的研究,批准号:10775063,经费38万元,起止年月:2008-2010,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离子与微孔膜相互作用过程电荷态时间演化效应研究,批准号:11175075,经费61万元,起止年月:2012-2015,已结题。
重点项目:经费400万元,起止年月:2012-2014。已结题
甘肃省国际合作项目:极紫外光刻光源中若干技术问题研究,批准号:144WCGA163,经费12万元,起止年月:2014-2016。已结题
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项目:甘肃省乏燃料处理处置生态补偿指标体系研究,经费:49万元,起止年月:2016-2017。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低能负离子在玻璃锥形管中传输机制及强聚焦微束的研究,批准号:11775103,经费84万元,起止年月:2018-2021。已结题
甘肃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经费500万,起止年月:2018-2020。已结题
重点项目:经费200万,起止年月:2018-2019。已结题
重点项目:经费120万,起止年月:2018-2020。已结题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经费1000万,起止年月:2021-2024。正在执行
(2)发表论文(共计159篇,其中在自然指数认定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详见附件)